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组织机构 / 研究机构 / 正文

建筑能源与热科学技术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9日 10:49  点击:

建筑能源与热科学技术研究所简介

建筑能源与热科学技术研究所承担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科研管理、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社会服务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职能。

一、研究生培养

建筑能源与热科学技术研究所主要招收建筑能源与热科学工程(学术型博士,0807),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术型硕士,0814),人工环境工程(专业型硕士,0859),能源动力(专业型硕士,0858)。现有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43人。

拥有河南省建筑环境控制与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建筑安全与防护工程技术中心等4个省级平台,洛阳市建筑冷热源能量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1个,实验设备先进,实验室总资产约2500万元。

二、科学研究

建筑能源与热科学技术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2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2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主持省部级、厅级、企业委托项目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7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其中主持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

三、对外交流与双创教育

建筑能源与热科学技术研究所承办了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领域项目交流会、全国高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研讨会、第九届全国制冷及暖通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第九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全国制冷空调及热泵技术发展高端论坛等全国性学术会议,承办了十二届、第十五届和第十九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第二届、第三届河南省大学生制冷空调科技竞赛。每年组织承办河南科技大学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选拔赛。

每年指导学生参与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学科竞赛、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人工环境工程学科竞赛、CAR-ASHRAE设计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40余项,省级、校级奖励100余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5项,其中国家级7项。

四、科研团队与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先进制冷循环理论与应用技术

1、王林,博士、教授、博导,处长,E-mail: wlhaust@163.com

国家公派美国UIUC访问学者、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能源动力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节能环保制冷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国科学∙技术科学》(中英文双语)、《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制冷学报》等期刊(青年)编委,主要从事先进制冷循环、低品位能源利用等研究,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

2、李修真,博士、副教授、硕导,E-mail: lixiuzhen90@126.com

从事低温余热利用中强化传热理论和关键技术应用、自复叠制冷循环理论及新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7项,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湖北省中国科学院科技合作专项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广州市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1项。近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8项。

研究方向二:空调冷热源故障诊断与控制技术

1、王占伟,博士、教授、博导,副院长,E-mail: wzhanwei@haust.edu.cn

国家公派英国肯特大学访问学者、中原青年拔尖人才、河南省青年科学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担任全国暖通空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青委会委员、河南省制冷学会理事、洛阳市科普专家。主要从事建筑能源系统全生命周期运维,空调冷热源故障诊断与控制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青年基金和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共3项,省部级项目7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

2、赵一婷,博士,E-mail: zhaoyiting@haust.edu.cn

主要从事建筑能源系统运行调控与优化,空调冷热源、热水系统输配管网运行优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项目2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论文6篇。

研究方向三:绿色混合工质热物性与制冷技术

1、谈莹莹,博士、教授、硕导,E-mail: tyyhaust@163.com

国家公派英国雷丁大学访问学者,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混合工质低温节流制冷技术、先进混合工质喷射制冷循环、新型自复叠制冷循环以及多源复合热泵系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

2、冷强,博士,E-mail: lengqiang@haust.edu.cn

主要从事低品位热源的能量转换理论与应用技术、逆电渗析废水降解与制氢技术,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项。

研究方向四:电池热管理与液冷技术

1、梁坤峰,博士,教授,博导,副院长,Emaillkf@haust.edu.cn

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家、中国制冷学会车辆热管理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热系统分会委员、河南省能源动力与核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河南省制冷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省级教学名师。从事汽车热管理、动态冰浆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项、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项和国家航空基金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5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2项,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

2、袁俊飞,博士、副教授、硕导,E-mail: yuanjf1103@163.com

河南科技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主任、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微尺度高效传热与电子设备热管理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12篇,获国家级、省级、校级奖励十余项,组织和指导学生获得大学生制冷空调大赛、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荣誉二十余项。

3、郑恺昕,博士、硕导,E-mail: zhengkaixin@haust.edu.cn

主要从事矿物浮选流体动力学基础理论模型、微细粒矿物浮选流体动力学强化技术及装备、多相多尺度流场数值计算与测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5篇。

研究方向五:太阳能分频理论与应用技术

1、张春晓,博士、硕导,E-mail: zhangchunxiao@haust.edu.cn

Renewable Energy期刊客座编辑、Clean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CEST)青年编委、暖通空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太阳能光谱调控及高效利用、先进建筑围护结构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5项。在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2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国际期刊学术新人提名奖、天津市优秀硕士论文等。

2、任秀宏,博士、副教授、硕导,E-mail: xiuhongren@haust.edu.cn

主要从事太阳能烟囱内流体流动、传热传质机理及耦合建筑多元通风室内净化特性研究,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

研究方向六:特殊人工环境营造与调控技术

1、王江丽,博士、副教授、硕导,E-mail: wjl_hkd@126.com

主要从事特殊人工环境营造与调控技术、建筑围护结构热湿传递理论研究,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文物局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参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1部,省级地方标准1部,省级建设标准设计站图集1部。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2、张焕好,博士,E-mail: huanhao.zhang@haust.edu.cn

主要从事降膜蒸发冷却技术,主持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5篇。

地址:中国·洛阳 开元大道263号

邮编:471023

学院邮箱:tmgcxy@haust.edu.cn

豫ICP备05002480号-1   Copyright©2021 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版权所有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网站维护:中原洛科